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知乎上学历人均985,年薪各个过百万?

恶魔奶爸 金融老编辑 2022-09-23
本文来源恶魔奶爸(ID:lxg-milk)
作者恶魔奶爸

最近不少网友跟我抱怨,说天天刷知乎,刷得让自己焦虑的不行,看着知乎上各种精英大神,高贵优雅,举重若轻,身家过亿,最低百万,吃喝玩乐,生活轻松,光鲜亮丽。


再对比一下自己,要啥啥没有,干啥啥不行,将来可怎么办啊。


我当时就给乐了,这些涉世未深的小傻瓜,居然还相信知乎上的答案。


你们还不知道吧,知乎早就有了一个流传盛广的slogan:知乎,分享你刚编的故事。


当然,造成这种刷知乎变焦虑的原因也不全在知乎,核心是因为互联网传播有一个很不好的效应——聚集效应。



聚集效应是指,很多小概率事件,由于基数太大,导致反复出现,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常规事件。
 
比如,你朋友圈里只有100个人。他们每人每两年才旅行一次,每次发一周的旅游照片。但只要他们相互之间错开一点,那你看见的就是,连续两年朋友圈里的人,天天都生活得很happy。
 
这其实是一种让人很崩溃的体验。
 
因为当你看着那些旅游胜地的美景,再对比一下自己身处的狗窝,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灵魂拷问:
 
我身边怎么有这么多生活很轻松,天天旅游不用干活的人?
 
他们都是干什么的,怎么挣钱这么容易?
 
现在大家的生活都是这种水平了么,我是不是又拉后腿了,这以后还怎么跟朋友一起出去混?
 
这时候,你急于判断是不是所有人都生活的这么好了,是不是只有自己生活的太失败了,所以你会去微博、知乎等地方,看看其他陌生人怎么生活。
 
等你一调查就会发现,原来在知乎,学历遍地985,年薪个个过百万。至于微博上,各种各样的名车名表能晃瞎你的眼睛。碰见不认识的牌子,你都不好意思问,只能自己偷偷百度。


 
当然,其实你也知道现实情况是不可能这样的,但依旧会对一个人的认知造成巨大冲击。


因为认知的基准被幻象调高之后,人就会产生非常荒谬,但不自知的认知错觉。
 
这就好比,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帅哥美女,哪怕自己身边的人,其实相貌不错,他也会觉得颜值偏低。


我就经常会碰见网友来问:过了35岁,没有到年薪百万,是不是人生就已经无望了?
 
TMD,就是过了75岁,曾有过年薪50万,都算是人生赢家了好不好!
 
类似的事情还有:我曾经公开说过,一个普通人,能月薪过两万,几乎就是人生极限了。但是立马一堆网友出来怼我,说什么自己的很多朋友每年都能挣好几十万,月薪过两万在北上广深就是平均水平。


但等我去问他们自身收入的时候,各个闭口不提。
 
甚至个别神经错乱的年轻人来问,自己现在25岁年薪30万,觉得挣得太少,打算跳槽。或者自己在四线城市当公务员,月薪6000,家里已经买车买车,但觉得埋没才华,打算去大城市打拼一番。


对此类情况,我基本上都是痛骂一顿,让他们好好认清现实。


以上这些人,就都是被互联网造成的聚集效应,蒙蔽了双眼,已经对真实的世界,产生了非常强的认知错觉。



其实但凡有点信息搜集能力的人,稍微动手查查就知道,我国现在的年平均工资才49575,这就意味着,如果你真的月薪过万,就已经是20%的人生赢家了。
 
可人的脑部构造就决定了,人对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事情,会有更大的触动,而对推理或者数字表现出来的事情,哪怕明知这些才是真相,也无法表现出很深的认同。
 
所以你不敢相信能去旅游胜地的朋友们,可能背地里要吃馒头喝凉水996过劳肥。
 
你不敢相信很多背名牌的包的画着精致妆容的人,背地里可能还要挤公交坐地铁。
 
你不敢相信普通人一生才可能赚不到年薪30万,背地里都是做着一份无生机无前途的工作。


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就说过一句名言:其实我不该在球场上表现的那么随心所欲,以至于让你们误以为,打篮球是一项很容易的事情。



要想改变这种错误认知,看穿这些互联网制造的幻象,你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判断方式。
 
首先,尽量的少去接触各种比较装逼的知识,而去深入了解生活当中的常识。


这些会成为你推理的坚硬的基石。很多时候,精准的预测模型,还不如各种生活常识,会给你带来更多信息。
 
其次,应该学会各种推理法则。


多看看诸如《学会提问》的逻辑推理书,或者社科类关于某项话题的讨论。看看别人是如何严谨推理的。自己有条件的话,也不妨多实践实践。
 
因为推理是种很重要的能力。正确的推理,能帮助你从少量信息当中,榨出更多的价值。
 
学会使用数据去验证判断,而不是去证明判断。
 
数据是个好东西,它本身是不会说谎的,但也别指望它会直接告诉你正确答案。数据最大的价值,就是在推理的过程当中,充当判断的依据。世界上所有的数据,本质是都是对世界的扭曲反应。说穿了它就是世界的一面哈哈镜,只是看谁能根据它把真相还原出来。
 
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,要相信逻辑,而不是相信自己的亲身感受。
 
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太大了,大到了每个人的经验,都只是特例。
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恶魔奶爸(ID:lxg-milk),作者恶魔奶爸。


也许你还想看:


被ETC逼疯的银行人

转行到国金证券做销售的女演员离职了,颜值在金融圈到底能不能当饭吃?

六大行日赚35亿却减员3.4万人丨那些离开银行的人究竟还能干嘛?

结婚要看性价比,娶人不娶银行女,为什么?
知乎400多万浏览: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、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?
波士顿咨询:23%的金融人将失业,时间不超过10年

【公众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关内容】

考试表 | PPT | Excel | CFA必过 | 月薪 | 自律

离职 | 北上广 | 麦肯锡 | 三十 | 金融人

金融街 | 投行 | 银行人 | 投行女




老编辑个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,欢迎添加撩我。




欢迎更多个人、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,请联系wx@careerdream.org,注明“老编辑部”

@金融老编辑 保留所有权利

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